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10

现在这位了不得的大官竟然特意见了黎荞,他又激动又开心又羡慕。

黎荞听了庄文的话,不由恍然:“盛平元年的二甲进士,这么说圣上一即位,他便考上了进士。”

盛平是当今圣上的年号。

而江知县瞧着有四十余岁,这么说,江知县也是读了二十余年书才考上了科举。

再加上当今圣上破例让他一个二甲进士入了翰林院,那怪不得江知县说话时爱引用圣上的小作文。

这是知遇之恩。

这是改变命运比山重的大恩。

“知县大人说话时,总是引用圣上文章里的话,这其实算不算在变相的划重点呢?”

他又道。

县试的主考官便是一县的知县大人,也是批卷人之一。

这是所有书生踏上科举之路的,所以摸清楚这位知县的喜好挺重要。

但庄文却是道:“这个你就先别考虑了,江大人的三年任职期快要期满了,若是他不调动,你再研究他的喜好也不迟。你明年又不参加县试。”

他倒是没想过江知县能在科举上给予黎荞什么帮助。

“……也是。”

黎荞抬手拍了拍额头,他倒是把这事给忘了。

不过,只要江知县还在平城一日,那就是平城的老大,老大交代的事儿,必须得办妥当。

尤其是对方还要拿着粉条和青团送礼。

他可不能在这上面出差错,不然他科举未起步就要胎死腹中了。

还有挂靠之事。

之前黎荞真把这事给忘了,因为他和陶竹现在每日所挣的银子看似多,但仔细算一算,距离一万两还很远。

现在红薯作坊一天大概能做五六百斤的粉条,一斤粉条他只拿四文多钱。

就算是按照六百斤、五文钱算,那靠着粉条,他一日也只能挣三两银子。

再加上玉米、点心、烤肠这些,他一天的日收益在十八两左右。

一天十八两,一个月才五百四十两,一年也不到七千两,距离一万两还有很长的距离。

更关键的是,粉条的收入很快就会没了,因为过了年之后,红薯要么被做成了红薯干,要么坏掉了,到时候红薯作坊就要停工了。

所以,今日江知县提及此事,是尴尬之下没话找话?

还是真的为了他好?

……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